父母,不是因为生下孩子被称为父母,而是因为教育孩子才被称为父母,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精心照顾,也离不开教育与陪伴
为什么现在不听话、叛逆的「熊孩子」越来越多了?
经常就听到很多家长叫苦,整天围着家裡面的小傢伙打转、伺候他们
可孩子呢,上课睡觉、下课闯祸,甚至乾脆懒得学习了
还有家长说,我家那个孩子呀,简直就是小祖宗,一句话大声话都不能说,动不动就摔门摔东西,脾气暴躁起来能把你气得半夜睡不着
每当家长说起这些 愁事、叫苦连连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孩子的天性就是「熊」、就是「玩」,直到春节走亲戚时看到所谓学霸的家後,无形中改变了我的想法
原来,省心孩子更多是被「管」出来的
36岁表姐失婚後,遇到了生命中重要的另一半-黄先生
表姐带着13岁女儿,黄先生带着两个儿子(一个8岁、一个15岁)
两个人在一起後,为了更好地照顾彼此孩子的情绪,他们並没有完全居住在一起,而是两边住所来回切换
一方面可以维持生活的 新鲜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两边孩子打造 个人空间
正是如此,表姐和黄先生也形成了明显的教育对比
表姐这边,就是属於典型的「熊孩子」家庭,书桌永远是凌乱的,袜子经常是单只的,零食是属於一大堆一大堆的,每天还有写不完的作业,可藏在被窝里打游戏倒是 精神抖擞…
並且,这些情况还不能说,房间门上总是贴着小纸条:「私人空间,请勿打扰」
这是不是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了?表姐明明知道孩子在房间干什么,可隔着门什么也做不了,尤其是孩子进入 青春期後简直是不能说,动不动就被怼、动不动就被无视…
另一边的黄先生就 恰恰相反了,他的两个儿子就是典型的「 别人家孩子」,尤其是大儿子简直就是优秀里的楷模,考上了北京某知名附属中学
春节期间,表姐带着她女儿去黄先生家过年,而我也有了机会去观摩传说中的学霸家
走进黄先生的家,首先看到的是 整洁舒适的复式风格,客厅很大,阳台有钢琴、提琴,还有嵌入式书櫃,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本名着
听说,黄先生的两个儿子每天晚上都会在阳台上弹弹琴、看看书
这就是典型的书香世家嘛
晚上吃完饭後,表姐的女儿在一旁玩iPad游戏,黄先生的两个儿子回到楼上看书,这样的对比让我看到了明显的学霸差距
听表姐对黄先生感慨说「你永远体会不到我们这些当学渣家长的焦虑、和无奈」
那天晚上,黄先生传授很多教育经验,有句话堪称教育经典:「想要孩子把某件事当成习惯,那么家长就要先把这件事当成习惯」
看来,学霸也不是天生的,在优秀这条路上黄先生就因此付出过很多,尤其是孩子7岁前有些事不能鬆懈
7岁前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期,3个能力记得要帮孩子「管」出来
01
自我约束能力
一个不能约束自己行为的孩子,不管走到哪裡都显得莽撞,让人觉得特别不省心
就拿表姐来说吧
她女儿7岁之前,因为忙於事业而经常不在家,孩子一直都是由外婆照顾着
老人照顾孩子的 传统标准就是吃饱穿暖,上学不迟到、放学玩到天黑
在这样 无拘无束的成长环境下,孩子自然就形成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 自由懒散态度
为什么7岁前是孩子 自我约束能力形成的最佳阶段?这是因为在 似懂非懂的年纪里,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信任饱和度会占据上风
尤其是懂得尊重、考虑孩子情绪的家长,一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比较好,这个阶段的亲子关系也是最具 互动、和 接纳性
换句话来说,7岁前你不管我,7岁後却整天管这个、管那个,凭什么?
表姐就是这样的情况,受到老人教育影响,她一直认为7岁前的孩子太小,等到长大後再慢慢管就不会迟
可是,等到孩子7岁之後有了自己的 个人主见,她曾经的自由懒散态度就是一种习惯,想要改变谈何容易
你讲道理,他们觉得「你太烦」,你讲习惯,他们又觉得「你看不惯他」
所以,7岁前就是孩子 个人态度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若能帮孩子养成自我约束能力,那么7岁以後在教育方面就会省心很多
黄先生就是如此,他在两个儿子7岁前特别注重 阅读培养,每天晚上都会陪着孩子一起阅读看书,这个好习惯一直维持至今,而酷爱阅读的 良好习惯也成为了学习上的进步阶梯
也就是说,孩子7岁之前讲规矩不如亲身示範, 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所产生的自觉、主动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约束能力
真正的强者往往是 深藏不露,让人摸不到底、也探不清虚实的能力
让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 亲身示範的规则意识下,孩子长大後才能懂得自己去 约束个人行为,这也是孩子7岁前聪明父母都会做的事情
02
感恩能力
感恩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凌驾於自我约束行为的一种高级能力
比起自我约束的 行为习惯、态度端正,感恩能力是属於一种永不过时的大爱力量
像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们身上是具备个人约束能力的,同时还怀着一颗对世界充满美好的温暖之心
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健康、温柔,同时也是积极、乐观的
春节在黄先生家就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气息,两个在楼上看书的孩子,听到楼下收拾碗筷的声音连忙下楼帮忙
这份积极做家务,还有帮助家人分担辛苦的 感恩之心,是让人感动、也是暖心的
内容未完,请按「第2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