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人牺牲,她带「婆婆」出嫁,41年后祭拜恋人:替你尽孝我做到了

玉兰才26岁,给她找个好婆家嫁了吧,莫耽误姑娘大好青春。」。

1979年2月18日,重庆忠县石宝镇百安公社晨溪大队青年张宜华在对越反击战中为国捐躯, 她50岁的母亲袁和菊白髮人送黑髮人,一时难以接受,整日以泪洗面,短短几日便暴瘦30斤

看着姐姐袁和菊沉浸在丧子之痛中无法自拔,张宜华的舅舅是感慨万千, 年轻时丧女,中年时丧夫,临老了独子又在战场上牺牲,姐姐这一辈子,实在命苦

唯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在外甥张宜华牺牲后,他未过门的女友袁玉兰,竟然搬到了张家,像儿媳一样伺候自己的姐姐,忙里忙外。

有这样一个女孩陪伴自己的姐姐当然好,可袁玉兰才26岁啊,难道为了姐姐能在丧子之后能好受一些,就耽误人家女孩一辈子?这怎么能行?

思虑良久,张宜华的舅舅决定亲自出马,给袁玉兰物色一户好人家,然而,当他跟袁和菊说起此事儿,却遭到了袁玉兰的拒绝:「 我要是嫁人了,妈怎么办?她一个人过不下去的。」。

过不下去也不能耽误你!」,听袁玉兰这么说,袁和菊擦掉脸上的泪水,跟弟弟一起劝说袁玉兰。

被劝的实在没办法了,袁玉兰只能同意嫁人,但她却提了一个条件, 那就是带着自己的「婆婆」袁和菊出嫁。

带着一个老人,谁愿意娶她?但袁玉兰不管这个,没人愿意娶,那自己就陪着「婆婆」过一辈子, 自己答应过张宜华,会替他尽孝,无论多苦多难,自己都要兑现自己的承诺

袁玉兰与张宜华,都是晨溪大队的人,她比她大3岁,两家相距仅仅20分钟的路程,而且二人还是小学同学,可谓青梅竹马知根知底。

70年代初,袁玉兰成了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家里也开始为她物色对象,可接连找了几个,袁玉兰都不太满意,谁料最后,竟然有人把张宜华介绍给了她。

张宜华虽然比她年纪小,但袁玉兰对张宜华的印象却是踏实稳重,于是,她红着脸答应了,很快二人便确定了恋爱关系。

转眼4年过去,时间来到1975年,此时的袁玉兰已经22岁,是个大姑娘了,家人对她的婚事操心不已,不断催婚。

没办法,袁玉兰只能硬着头皮去问张宜华什么时候娶她,可张宜华却告诉她, 自己打算参军入伍,等退役后再娶她为妻

听到这话,袁玉兰本想拒绝,但当兵是张宜华的梦想,话到嘴边她又心软了:「 你去为国尽忠,我留在家里,替你孝敬母亲!」。

因为要与恋人分别,当天回家,袁玉兰眼眶红红,她的父亲还以为她在外面受了委屈,忙问怎么回事儿。

当袁玉兰告诉父亲张宜华要去当兵时,开明的父亲告诉她:「 这是个有抱负的男人,让他放心入伍,家里的事情不用他操心,你不能拖他的后腿!」。

从那之后,父亲再也没有向她催过婚。

在送张宜华当兵之后,袁玉兰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张家的准儿媳,隔三差五就去张家看望「婆婆」,帮她洗衣做饭,跟她去地里干农活,苦苦等着张宜华退伍,娶自己回家。

身在部队的张宜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袁玉兰写一封信,当从信中得知得知张宜华因为表现优异,升了副班长,升了班长,袁玉兰是开心不已。

转眼又是4年时间过去,时间来到1979年,待在老家的袁玉兰突然收到一封「遗书」。

原来,身在部队的张宜华报名参加了对于自卫反击战,身为独子的他,害怕自己无法从战场上下来,就把老母亲托付给了袁玉兰: 「我和战友即将奔赴战场,打赢了这场战争,我就回家,但如果子弹不长眼,拜托你照顾好我妈妈……」。

从收到这份「遗书」起,袁玉兰与袁和菊两个女人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时刻盼着张宜华能安全回家。

为了能让张宜华专心作战,袁玉兰给他回了封信:「 ……别乱说,你一定会平安回来的……无论怎么样,我都会照顾好妈妈的……」。

怕什么来什么,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没几天,袁玉兰和袁和菊便收到了张宜华阵亡的消息。

一时之间,袁和菊老人的天塌了,每天只要一睁开眼睛,就是抱着儿子遗像哭,没几天,便暴瘦30斤,左眼也哭瞎了。

袁和菊老人的痛苦,袁玉兰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为国尽忠,我要替他尽孝!」,当时的袁玉兰,心里只有这一个念头。

于是,她一个未过门的媳妇,忙前忙后帮着袁玉兰操办张宜华的葬礼,等葬礼结束,回了家,袁玉兰脑子里依旧是袁和菊老人肝肠寸断的模样,这让她食不下咽。

我还是去看一眼吧!」,放下筷子,袁玉兰对家里人说。

记得把换洗衣服带上!」,开明的父亲嘱咐道,他知道,袁和菊老人一时半会难从丧子之痛中走出,就让袁玉兰索性去张家住,陪伴她一段时间。

于是,袁玉兰住到了袁和菊家,整日陪伴在袁和菊老人身边,为了让袁和菊老人尽快走出悲痛,她郑重对老人承诺:「 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妈,宜华不在了,我替他照顾你,让你长命百岁,为你送老归山。」。

正是因为有袁玉兰,袁和菊才熬过了那段最痛苦的日子,可是,恢复理智的袁玉兰,又怎么忍心袁玉兰这个年轻的姑娘,为了自己耽误大好青春呢?

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舅舅要为袁玉兰寻找好婆家的事情。

尚未过门,便能搬进婆家,陪伴孤寡的「婆婆」,袁玉兰得到乡亲们一致好评,但她要嫁人,还要带上「婆婆」这个拖油瓶,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要,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多个老人,也就多了个麻烦不是?

给袁玉兰找婆家的事情,可难坏了舅舅,好在一点,这世上并不缺好人,当从张宜华舅舅那里听说了袁玉兰的事情后,在武陵当搬运工的彭国政称赞不已:「 这是个好姑娘啊!」,当即表示愿意跟袁玉兰处处看。

跟袁玉兰相处之后,彭国政才知道这个女人有多伟大,而袁玉兰,也对诚恳实在又愿意帮助自己赡养「婆婆」的彭国政很满意。

1979年10月,在张宜华牺牲8个月之后,袁玉兰与彭国政结婚了,婚礼是在张家举行,彭国政是以上门女婿的身份过来的。

彭国政也是个难得的大好人,婚前承诺像照顾父母一样照顾袁和菊老人,婚后也是这样做的,渐渐的,在彭国政夫妇的悉心照料下,袁和菊老人从丧子之痛中走了出来。

等彭国政夫妇有了孩子,当了奶奶的袁和菊脸上也有了笑脸,会帮着他们带带孙子,给家里喂喂鸡鸭。

开始的时候,彭国政在武陵干活,二人异地分居,彭国政要回家,需要走4个小时,这让袁和菊老人心疼不已,彭国政虽不是自己的儿子,但却像亲儿子一样孝顺自己,她怎么忍心二人为了自己不能待在一起?

于是,袁和菊开始劝袁玉兰跟彭国政去武陵,可袁玉兰又放不下她,怎么办?

1984年,袁和菊离开了生活了一辈子的晨溪大队,跟着彭国政夫妇去了武陵。

彭国政很穷,初到武陵,一家5口挤在一个20多平方的小土屋,袁和菊和孙子睡一张床,彭国政夫妇和孙子睡一张床,他们家的灶房,是夫妻两个捡烂砖头垒的。

可即便困难至此,彭国政夫妇都没有让袁和菊老人受一点委屈,为了让她和孩子们生活的更好一些, 袁玉兰跟着彭国政去码头扛100多斤重的麻包,跟男人一样干苦力活

在家看孩子的袁和菊,想帮着夫妇两个洗洗衣服做做饭,好减轻二人的负担,但却被彭国政夫妇拒绝了,他们说:「 接她过来,就没想着让她再操劳!」。

当问到彭国政有没有后悔「接下」袁和菊时,彭国政想都不想就回答道:「 不后悔,只是多一副筷子,若是后悔,当初就不把老人家接到武陵了。」。

对于袁和菊老人,袁玉兰和彭国政夫妇完全是当作亲生母亲照顾,老人家爱吃鸡蛋,他们就每天给老人吃,早上水煮着吃,中午煎着下面条吃。

无论多忙多累,老人家一日三餐,每一餐吃的都是新饭,看着年过90的「婆婆」面色红润,连老年斑都没几个,袁玉兰就开心不已,笑着说:「 这些年的鸡蛋没白吃。」。

老人冬天怕冷,彭国政夫妇怕电热毯不安全,便给她准备了3套厚厚的加绒睡衣,不仅如此,彭国政还专门给她制作了「烘脚器」,袁玉兰也给她准备了2个暖水袋,把老人伺候的舒舒服服。

在彭国政夫妇的悉心照料下,晚年的袁和菊老人,几乎没有生过大病,唯一一次「大难」,是去街上看戏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摔断了股骨。

老人家受伤,可把袁和菊夫妇给心疼坏了,袁玉兰衣不解带的在袁和菊病床前照顾了20多天,给老人喂饭,给老人端屎端尿、擦拭身体,从不假他人之手。

彭国政也没闲着,为了老人早日康复,他给老人家每天换着花样补身体,老母鸡、鲫鱼,只要能想到的,就往锅里放。

在彭国政夫妇的悉心照料下,袁和菊老人的恢复速度,连医生都感到吃惊。

也是因为彭国政夫妇照顾的太过周道, 一直到出院,医生都不知道,其实他们夫妇跟老人没有血缘关系

袁和菊老人脾气好,彭国政、袁玉兰夫妇也有耐心,一起生活的40多年见,他们从未红过脸,什么时候都是和和气气。

对于这对照顾了自己40余年的亲人,袁和菊是赞不绝口,提起彭国政夫妇,邻居们同样翘起大拇指:「 自己也有婆婆妈,但扪心自问,做不到他们夫妇这样好。」。

可即便彭国政夫妇再好,在袁和菊老人心里,还是会思念自己的儿子张宜华。

晚年的时候,老人有些神志不清,她时常颤颤巍巍走到儿子照片前,笑着说:「 你啷个爬到墙上去了啊?」。

听到这话,袁玉兰总是忍不住眼眶发红,但心里却很欣慰,因为,当初老人家一看儿子遗照就流泪,现如今可以微笑面对了。

在张宜华牺牲38年后,他的战友们带来了张宜华陵墓的照片,也是这时候,袁和菊老人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埋骨云南屏边。

从这时候起,袁和菊老人便心心念念着想去祭拜儿子,但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和遥远的路途,袁和菊老人从未跟彭国政夫妇说过此事儿。

可即便不说,一起生活了40多年的袁玉兰,自己不知道她的心思?只是,她老人家真的太老了,实在经不起折腾,没办法带她去云南。

2020年,在张宜华牺牲的第41个年头,已经66岁的袁玉华来到云南屏边,祭拜曾经的爱人。

看着墓碑上依旧年轻的恋人,袁玉兰是泪如雨下,她哭着告诉他:「 替你孝敬妈妈,我做到了,你安息吧!」。

带着「婆婆」出嫁,40余年如一日照顾老人,袁玉兰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2019年,她荣登中国好人榜,被评为「 诚实守信好人」。

2020年,她又荣获「 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称号;2021年入选「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同年提名「 全国道德模范」,2022年,又被评选为「 诚信之星」。

面对诸多荣誉,袁玉兰表现的很淡然:「 她是英雄的母亲,也是我的母亲,照顾她是应该的,我们要为她养老送终,让她享受天伦,让她长命百岁!」。

面对社会各界的称赞,她也从未独享荣誉,无数次在媒体面前提到自己的丈夫彭国政,她说, 自己的「军功章」中,绝对有他一份

确实如袁玉兰所言,她照顾袁和菊老人,有对烈士张宜华的的爱情,有对张宜华的承诺,可彭国政呢?他跟袁和菊老人素不相识,但他却义无反顾的担负起了照顾烈士母亲的责任,而且40多年想儿子一样孝敬老人。

虽然彭国政一生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但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位真男人,伟丈夫!

用戶評論

2023/3/24 14: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