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孩子的压岁钱,彰显着父母的智慧,同时也是培养孩子财商的好时机。
这位妈妈的做法,值得所有父母学习哦~
大年初三晚上,女儿迫不及待地清点起她的压岁钱。
从书包里掏出厚厚的一沓红包,数下来竟有一万块巨款,女儿又兴奋又激动,立马做了一大页的购物清单:
买个新手机、换个电话手錶、买一套爱莎公主裙、请同学聚餐......
她爸爸看了一眼清单,直摇头,连忙表示要帮女儿把钱先存起来。
10岁的女儿,明显有了自己的主见,她把钱紧紧护在胸口:「这是长辈们给我的压岁钱,让我买喜欢的东西,你凭什么收走?」
老公训她:「你还小,手上拿这么多钱幹嘛?留二百就行了!」
一个坚决不给,一个坚决没收,父女俩闹得不欢而散。
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说:压岁钱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契机,家长应指导孩子学会理财、懂得报恩。
是啊, 认识金钱,管理金钱,支配金钱,是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学会的事。
我虽然不支持老公没收女儿压岁钱的做法,但也不願放任女儿随意挥霍钱财。
斟酌再三,我决定把女儿的一万块压岁钱分成5份,藉此培养女儿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第1份:10%用於敬老钱
春节期间,长辈给孩子发压岁钱,是长辈表达祝福的仪式感,也是一种温暖的传递,孩子从中最该学会的就是感恩。
这种教育可以让孩子体会到: 「给予」有时候比「得到」更快乐,更有意义。
於是,我先是引导女儿可以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各买一个新年礼物表示感恩。
多餘的还可以等老人家过生日时买个小礼物表示祝福。
女儿很快就理解了我的用意,眨着大大的眼睛附和:
「我还可以用压岁钱在父亲节、母亲节时给爸爸妈妈买礼物呀!」
我们常说,一个家庭最大的幸福,就是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但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心疼父母,感恩父母的付出的。
孩子小的时候,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教会孩子有家庭意识,心裡有别人,享受付出的乐趣,孩子以後才不会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为人父母,我们不但要给孩子金钱教育,更要给予爱的教育。
让压岁钱回归祝福本身,才能让压岁钱更有意义。
第2份:10%用於善款
前两天看了一个新闻,特别感动。
宁波一个7岁小女孩珞珞,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市慈善总会,捐出了她过年期间攒的6000元压岁钱。
珞珞说:「这个春节我和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走亲戚,过得很开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帮助,能让更多的人幸福。」
有人说:
「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孩子用一点点善的微光温暖周围人时,微光会吸引微光,整个社会也会因为我们播撒的点点微光而更加美好温馨。」
善良,其实是一种传递幸福的力量,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孩子自己。
当天晚上,我就给女儿看了一些新闻,还看了相关的纪录片,让女儿了解到:
当我们在幸福生活、讨论压岁钱如何花的时候,远方还有很多孩子过得很艰难,比如灾区的孩子、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他们甚至都没有新衣服穿,很需要我们的帮助。
女儿认真看完後,主动提出:要把压岁钱捐一部分出去,帮助更多的小朋友。
罗素曾说,在一切道德质量之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培养孩子善良的质量,帮助孩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新年礼物。
因为孩子心存善良,就相当於拥有了最宝贵的财富。
第3份:10%用於零花钱
理财专家建议,孩子6岁起就该拥有零花钱,建议每月100元左右。
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都觉得孩子管不好零花钱,容易挥霍,养成坏习惯,所以孩子要什么我们直接买就好。
尹建莉曾说,孩子将来会不会乱花钱,关键在两点:
一是家长的榜样做得如何;
二是孩子内心有没有物质上的匮乏感。
缺乏零花钱的孩子,反而会在内心生出对金钱的渴望和嚮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要么特别看重金钱,捨不得花,永远被金钱支配着生活;
要么大手大脚,一有钱就大肆挥霍,弥补小时候没钱花的匮乏感。
给孩子一定的可自主支配的压岁钱,其实就是让孩子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去满足自己的购买慾望,学会理性消费。
所以和女儿商量後,我们决定把10%的压岁钱按月分发,用於零花钱。
在拿到自己的第一笔零花钱後,女儿立马就奔赴了玩具店。
不同以往的是,女儿不再看中什么就要买什么,而是先翻看价格,衡量每件东西的价值。
果然,在算出两套过家家积木就要花掉100多元时,女儿犹豫了。
一边是念叨了很久的玩具,一边是心疼自己的零花钱。
女儿纠结了很久,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最终放下了其中一套,高高兴兴地结了账。
《小狗钱钱》的作者舍费尔说:
一个人能否安排好自己的花费,是在他人生的早期就决定好了的。
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只有从小学会支配金钱,将来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学会跟金钱打交道,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其中,零花钱是个很好的教育工具,不仅能让孩子学到钱的价值,还可以让孩子学会规划、取捨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