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教20年老教师的忠告:真正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寒假结束,孩子们陆续回到教室。

没想到刚一开学,就有家长向我吐槽:

「我整个寒假什么都没干,专门在家陪孩子学习。结果孩子嫌我盯着他了,天天和我吵架。明明是为他好,他倒好,一点都不领情。」

这个家长继续大吐苦水:

「这刚一开学,本来想着一个假期有我盯着,他的学习习惯啥都会变得很好。结果最近几天我比较忙,没时间盯他了。他倒好,回家天天偷着玩手机。培养了一假期的习惯,全部还给我了。」

看她情绪比较激动,旁边一位妈妈开玩笑说:

「孩子一个假期都没放鬆了,又是刚开学,你也别逼他太紧了。现在不是都说要佛系育儿嘛,孩子身心健康就好。他们身心状态好了,学习起来也有劲儿。」

没想到这个家长情绪越来越激动:

「你家孩子有条件佛系,我家孩子还要参加大学联考。」

其实,无论鸡娃还是佛系养娃,父母的初心都是好的。

但教育这件事,並非只是给孩子套一个机械外壳,他就会按照设定的样子去生长。

教育,是一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合作。

真正的鸡娃育儿,不是窒息式逼迫;真正的佛系育儿,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管。

一个假期,拉开了孩子之间的差距

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女孩的分享。

她说自己的成绩属於班级中上水平。结果假期的时候,妈妈看到大姨的儿子学习成绩特别好,就想让自己也向他看齐。

为此她妈妈还专门从网上找了很多学霸的假期学习计划表,列印出来让她照着做,想着利用假期让她弯道超车。

一开始,她也坚持了一段时间。

可妈妈看到她的学习提升並不大,就觉得肯定是手机和课外书让她分心了。於是以这为藉口,强制收走了她的手机和所有课外书,就连原本计划好的短途旅行也取消了。

她尝试和妈妈解释,奈何她越解释,妈妈越觉得她是在找藉口。

她觉得妈妈既不尊重,也不信任她。这种情绪状态甚至让她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

经常听人说,假期是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很多父母也会抓住这个时间拚命去鸡娃。

可是,孩子之间成绩的差距,表面看是分数,但背後的因素並不局限於分数,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家庭氛围,无一不影响着学习成绩。

拉开差距的,从来不是你是否足够鸡娃,而是你是否能用不骄不躁的心态,为孩子做长远的规划。

樊登曾说: 「父母的过度担心,反而会害了孩子。」

学习,从来不是一时兴起的冲刺,而是一场需要做好规划的长跑。

董宇辉曾在一期直播中讲过,有家长在大学联考只剩100天的时候,向他求助说孩子不爱学习,学习习惯不好,问他该怎么办?

他说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事,比起临时抱佛脚,不如早早就去培养孩子自然学习的习惯。

一时的拚命鸡娃,並不会让孩子长久优秀,所有的优秀,背後都是厚积薄发。

开学後优秀的孩子,假期都有一个会「陪」的父母

网上看到一个视讯。

一位爸爸因为女儿吐槽高中物理太难,为了帮助女儿学好物理,於是决定利用假期重新捡起已经23年没有翻过的物理课本。

还有一位妈妈,为了辅导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自学考取了小学教师资格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