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处世,总要学会几招生存法则,在家中,也需要用规矩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有位旅居日本的华人妈妈,就为自家孩子立下10条家规,很简单,也很实用,看完不禁感歎,原来优秀的孩子是这样养成的。
1
见到人先打招呼
受到别人任何恩惠和帮助
必须口头或者书面表示感谢
做了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
一定要当场道歉
今天读到这样一段话:「礼貌和教养不只是乾瘪单薄的客套,还有推己及人的周到和体谅。这考验的不止是情商,还有你的善良。」
总有很多的父母觉得,孩子还小,还不懂问候和感谢,这些东西孩子长大了就懂了,不用小题大做。
其实, 孩子的成长,有时候就是从容不迫,待人礼貌微笑 。
培养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就是从简单的问候、感谢、道歉开始。
2
在公共场合(除了可以放开玩儿的地方)
说话音量控制到不让第三个人听到
做事不能随心所欲
从小学会考虑他人感受
有段时间坐高铁,我最怕车厢裡有熊孩子。
有一次,邻座坐了一对母子,5、6岁的孩子刚上车不怎么安分,我心裡暗想,这次旅途恐怕不得安宁了。
但是一会就听见旁边妈妈轻声对孩子说:「不能吵到叔叔阿姨。」 说完就从包裡拿出儿童耳机,让孩子安静地看动画片,要是中途说话声音大了些,妈妈都会温柔地提醒。
自由活泼是孩子的天性,有一个引导孩子理解和遵守社交礼仪和规则的父母,是孩子的福气。
3
不願意告诉爸爸的事情
可以只告诉妈妈
不願意告诉妈妈的事情
可以只告诉爸爸
但是不能对两者都不说
要让孩子知道
爸爸和妈妈都是最亲近
最值得信赖的人
内心的痛苦可以不必独自忍受
有的孩子,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喜欢一个人扛着,不跟父母说。
知乎上有人问: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孩子不願再跟家长沟通了呢?有个高赞回答:「失去信任」。
好的亲子关係,最忌讳的就是不信任,不再信任大人的孩子,父母是很难帮到他的。
所以我们不仅要对孩子说:「什么事都可以和爸爸妈妈讲」,也要努力地去重视孩子的感受,少评价、少说教、少指责,让孩子毫无顾忌地诉说她的烦恼。
相信孩子,孩子才会相信你。
4
诚实是最优良的品格
不许撒谎骗人
失去朋友、家人最宝贵的信任
会让你後悔一生
一般来说,6岁前的小朋友,没有明确的道德观,认知能力也有限,这样的孩子出现撒谎的情况,情有可原。
然而6岁之後孩子经常撒谎,父母就要重视起来了。
很多孩子撒谎,都是因为害怕父母的责駡和惩罚。比如有的孩子成绩没考及格,因为怕妈妈生气,求生本能让他选择撒谎。
说着笨拙谎言的孩子,其实都有一颗脆弱的心。
所以想让孩子诚实,父母要懂得容忍孩子犯错, 创造一个「可以诚实」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提前知道说实话不会受到惩罚,说实话是安全的。
5
如果不能避免打架
不许用工具和牙齿
也不许戳眼睛
除此以外可以狠狠的打
而妈妈则希望你能打赢
当遇到欺淩时
只会礼貌谦让的孩子
会成为固定的受气包
每个孩子从开始接触其他小朋友起,难免会和小夥伴争吵、起衝突。
如果孩子被欺负了,一味地宽容、隐忍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倒不如教孩子反抗,勇敢说「不」,只不过还手时候,要有讲究、有原则,要告诉孩子,不能伤到别人什么地方。
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表达自己,儘量维护自己的权利,没什么不对。
不做受气包,也不做施暴者。
6
捡到掉在地上的硬币
可以拿回家积攒起来
但是钱包却不能据为己有
拾金不昧是最宝贵的质量之一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员警叔叔手裡边」,我们都唱着这首歌长大,然而实践起来,是不太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