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人认识这个育儿圈红人「一得他爹」,「一得他爹」之所以网红,除了培养了一个考取美国名校的优秀儿子外,主要还是他的经历也很传奇,一个优秀的育儿博主,单亲爸爸,辞去高管职位,17年专心育娃给孩子送去常青藤学校,成为宝妈圈被追捧的神级人物,然而,孩子在国外选择了自我放弃,离开了这个世界……
老得为了培养儿子,自己辞职,卖房搬到郊区,成为一名全职带娃的单亲爸爸,就是这样为了孩子放弃一切的决心,也让老得终有回报,培养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
老得的儿子叫张一得,他在上高中的时候就拿着二十万一年的奖学金,後来以近乎满分的託福成绩考进美国名校埃默里大学,成为作家冯唐的校友。
埃默里大学听起来可能並不熟悉,但素有「美国南部哈佛」之称的它以小班精英制教育而闻名於世,考进去需要相当的难度,但张一得做到了。
就是这样完美的父亲培养出了如此完美的儿子,如果故事到这裡就结尾,或许就会比现实更完美,然而现实的结局是悲伤的。
就在3月5日,海外高校传来一条噩耗,震惊了所有人,老得的儿子张一得离世了。
至於张一得离世的原因,校方和家属那裡都没有具体的说明,但是,在一封信中,大家发现老得曾经这样写到。
「儿子一生中所有的决定,我都是无条件地尊重、认同、接受,包括这一次,他最後的这个决定。」
所以我们大概能猜到一些缘由了,或许张一得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完美,他光鲜的学霸外表之下,藏着一颗不完美的「心」。
再完美的孩子也是人,也有脆弱和心理上的负担,完美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人无完人。
如果父母刻意要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孩子,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所有来打造这样一个「标准件」,那早晚会出问题,因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完美一说。
相反,能够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一个健康的人。
一个单亲爸爸,为了培养出完美儿子放弃一切,被育儿圈吹捧成神级人物,然而,孩子在外国放弃了自己……
这样的悲剧,不由引发起我们对父母教育的重新思考与审视。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听见这种话,「为了教育你,我XXXX的机会都放弃了」,我们也经常能看见这种事情,某某某的妈妈或者爸爸为了他辞职或者陪读……
这样的消息太多太多了,就存在於我们现实生活中,甚至说出这种话、做出这种事情的人就是我们的父母、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
父母们,反思一下,你们也是否做过这样的父母呢?为了孩子,自己的一切都不重要,什么都可以放弃。只要孩子好,父母委屈委屈也没关係。
这种教育被网友精准地命名为「放弃自我式教育」,是指家长为了教育孩子不惜放弃自我的一切、把自己搞得特别辛苦、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放弃自己的事业和机遇,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父母为孩子付出越多,内心的期望就越高,孩子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大。一旦大到孩子无法承受,孩子可能产生「我无法完成你的期望,那就把命还给你吧」的想法。为人父母者,当我们倾尽心血培养孩子时,不能不警惕亲子关係的走向。
要以孩子为主体,给孩子选择权。家长可以提出充分的建议和指导,却不能过分地代替孩子作出选择。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去面对困难和失败,然後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成长的训练。这样长大的孩子,才会坚强,人生之路才会走得踏实。
一个优秀的孩子走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都是这个家庭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损失。我们讨论这个话题,不是消费别人的悲伤,也不是想要责备什么人。而是希望引起反思,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以及,从中发现家庭教育的误区,总结出家庭教育的方法,让我们的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