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负担越来越大,在课业之外,还被家长带着忙於补课。不是在做作业的家裡,就是在赶去培训班的路上。对此,一些家长心疼孩子太辛苦了,宁願让孩子解放天性,自由地玩。另一些家长则对孩子「散养」嗤之以鼻,认为努力培养孩子才能让其有所回报,小小童年算得了什么。这引发了一些家长的思考,究竟孩子该不该上培训班呢?
案例
有人在问答网站上提了这么一个问题,放养的孩子和一直在玩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原来是提问者看到隔壁家小孩每天时间都排得满满的,既学这个又学那个,什么钢琴、舞蹈、书法、唱歌、绘画等等,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让提问的妈妈很有危机感。想到自家孩子也就画了个画,学学游泳啥的,不禁让妈妈反思自家孩子到底该不该跟随别人家的孩子一起上各种培训班。
有回答者说,自己即便在儿时在父母威逼下学了手风琴也一事无成,被父母逼着学了那么多不喜欢的东西,自己长大後早忘光了。也有的回答者是母亲,她在三岁之前放养孩子,孩子四岁开始,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给报了英语、钢琴和芭蕾课。她说孩子因此变得自信的很多,更会处事了,还会拉着大人输出自己的观点。还有人认为,培训班实质也是一种高级的玩耍。
无脑补课流和不作为放养流的父母其实都是不可取的,孩子不喜欢而强迫去学,效果不一定就好。面对喜欢的加以引导和培养,反倒能让孩子变得更好。
补课的孩子比放养的孩子有下面这些差别。
1、补课孩子比放养的孩子身心负担大
孩子尚小,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有的家长喜欢一味让孩子补课,让孩子疲於奔命,没有休息的时间,学习效率也会下降。孩子处在这样的高压环境里,身心负担大,容易出现问题。
2、补课孩子学得多,但也更容易丧失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最急不来的事情。家长让孩子一味补课,其实是急功近利的作法。在繁重的课业和兴趣班安排下,孩子感受不到学习乐趣,很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
3、放养的孩子知识不足,容易输出不够
玩乐其实是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一味的玩乐也容易造成散漫的性格,没有科学的指导,孩子的玩乐只会是单纯的玩乐,而不会在对外界的感知中提取相应的知识。学习是最高级的玩耍,但不等於玩耍。
家长应该平衡好兴趣班和玩乐之间的关系,注意劳逸结合。
1、家长要抽出陪孩子玩耍的时间
一味地让孩子去补习班,其实也是家长逃避教育责任的办法。在玩乐中,父母的互动与反馈,这种亲密的互动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家长不应对孩子玩耍的天性表示质疑和排斥,要悉心接纳,抽出时间陪伴。
2、补习班应以兴趣为导向
兴趣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与其广撒网,不如专精一门。与其强迫孩子学习各种眼花缭乱的东西,孩子长大後,也记不住。不如就以兴趣为导向,既让孩子在玩耍和喜爱中学到东西,也能有一门才艺陶冶情操。
3、注意劳逸结合
孩子既要玩耍,也要学东西,不论哪一块,都应该要适量。可以适当做一些体育运动,增强体魄的同时,还能减轻压力负担。不管怎么样,身心健康才是第一位,劳逸结合才是正途。
总结
家长即便有拳拳爱护之心,也该明白,孩子的人生终究不是你自己的人生。家长可以指导孩子的人生,但是无法规划到位。教育是急不来的事情,散养也好,补习也罢,平衡内里的度,适合最好。